2013年6月15日星期六

洪门 7 [ 起源 ]

(一) 洪門的起源







有關洪門的起源,民間一直流傳著幾種不同的說法。

這些說法雖有不同,但在人物、時間、事件的講述上卻大體一致。

在洪門起源的各種傳說之中,臺灣的劉聯坷先生的講述較為權威。

劉聯坷先生為洪門人士。他後半生一直潛心于洪門歷史的研究。


他在 40年代出版的《中國幫會三百年革命史》,對洪門歷史作了系統和完整的記述,書中材料詳實,稱得上是中國幫會史中的權威巨著,因此,本章有關洪門源流的描述大體上引用了劉先生的說法。


洪門起源于明朝末年。當時,朝廷腐敗,社會動亂,流寇橫行,農民揭竿而起。其中陝北的李自成義軍攻破了北京城,崇禎帝嚇得縊死煤山。

明朝官員見大勢已去,紛紛向李自成投降。

駐紮在山海關的明朝大將吳三桂本來打算向李自成投降,可他的愛妾陳圓圓被農民軍擄走了,這使他勃然大怒。他一改初衷,決定借關外的清兵來討伐農民軍。


吳三桂沖天一怒為紅顏,可他引狼入室使得清軍乘機入關,無數無辜百姓遭受清軍的屠殺和淩辱。

清兵佔領北方後,又揮師南下,所到之處,血流成河。

清兵在揚州和嘉定大肆屠城,造成了劣跡昭彰的“揚州十日”和“嘉定屠城”。

在這種情況下,眾多仁人義士,包括江湖上的英雄紛紛起來反抗清廷。他們力圖“反清複明”,拯救人民於水火之中。

洪門幫會就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創立的。洪門的先祖拱英、鄭成功、史可法等人都是些精神不死的反清義士。



要想知道洪門的起源,首先要弄清“漢留”的起源。


“漢留”這個組織,顧名思義,就是要反清興漢,不讓漢民族的江山亡於清軍之手。


自清兵入關,明朝的餘將雖苦苦抵抗,但清兵兵強馬壯,來勢兇猛,抵抗都成不了氣候。

順治二年(1645),清兵打進南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順治三年,又攻入福建。這時,鎮守福建的正是明朝大將鄭芝龍,也就是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年輕時是福建海上有名的海盜,人稱“海上閻王”。

不過鄭芝龍還有些俠義,一般不劫百姓。後來他被明朝招安,明朝任命他為福建參將。鄭芝龍雖然受朝廷官爵,但仍然暗自稱王,雄踞海上,為一方勢力。


清兵打進福建後,他和清兵通了氣,按兵不動。鄭成功對父親十分氣憤。

一日傍晚,鄭芝龍正在與部下飲酒作樂,鄭成功忽然破門而入,怒氣滿面。

鄭成功沖著鄭芝龍說:“父親,你受了朝廷的爵祿,就要為國家出力,
清兵已攻入福建,你為何按兵不動?”

鄭芝龍說:“混小子,你連‘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句古訓都不懂,還配來勸老子?

你不看,現在清兵一路南下,兵強馬壯,如何抵擋?去,讀你的書,練你的功吧!

鄭成功聽了不但不走,反而提高嗓門說:“父親,你這話是什麼道理?在國難當頭之時你竟然按兵不動,你難道想向清人求取高官厚祿嗎?”

鄭芝龍這一下發了怒,他站起來發狂似地說:“閉上你的狗嘴,你憑什麼來管教老子?

你這不孝的畜生,給老子滾!”鄭成功一聽也發了怒:“滾?滾就滾!我有什麼權力來管教父親?

我就是有這個權力!你敢降清,我還要殺你哩!”

鄭芝龍一下子暴跳如雷,沖上去要打兒子,眾將連忙拉住他,鄭成功這才憤而離去。後來,鄭成功聽說父親果然降清了,他氣得血往上冒,暈了過去。

醒來後他一路疾跑,來到孔廟大堂裏,脫下一身儒服對孔子塑像說:“先師以孝教於萬世,今國難當頭,忠孝勢難兩全,我脫下儒服還給先師,從此我要督率將士,力圖恢復我漢室江山。

我不當孝子了!”說完他點起一把火當著孔子塑像燒掉了儒服。



從此,鄭成功率領父親部下有血氣的男兒與清軍開始了鬥爭。他成了民族英雄和洪門的創始人。



朝永曆帝很佩服鄭成功的忠義行為。這時,清世祖派出大軍三路從漢中、四川等地進逼雲南。

永曆帝大驚,他立刻封鄭成功為招討大將軍進軍長江流域,以絕南侵清兵的糧道。鄭成功率領大軍船進長江,取崇明、過江陰,戰無不勝。

清軍當然打不過這支忠義之師。提督管效忠帶了訓練有素的四千精兵來敵鄭成功的大軍,結果被砍殺得只剩下
 一百四十 人。


他狼狽地逃回南京,大聲歎息:“我率清兵入關,大戰十七次,還從來沒有遇見鄭成功這樣勇敢的軍隊。”

後來,明永曆帝在廣東站不住腳,不得不逃入緬甸,而鄭成功也難以在大陸立腳,便回師臺灣,趕走荷蘭人,佔領臺灣以圖反清複明。

與此同時,緬甸人懼怕清軍,把逃亡的永曆帝和皇后、妃子等綁獻給了吳三桂。

吳三桂軍中的將士見了永曆帝,仍然以帝王的禮節對待他。

一日,吳三桂來見永曆帝,永曆帝見他直立不跪,就問他姓名,吳三桂慚愧得很,不自覺地跪下了,一時連自己的姓名都說不出來。

但是,吳三桂沒過幾日就把永曆帝和太子抬到城外的一個荒坡上絞死了。這樣,明朝就徹底滅亡了。




鄭成功在臺灣聽到這個消息後悲憤交加,大病一場。

病好後,日夜招兵買馬,從事反清複明的活動,鄭成功覺得必須創建一個強悍不屈的嚴密組織才能使兵將團結一心。


於是,他開金臺山創立“漢留”組織

和部下結成兄弟,飲血為誓,決心反清複明,恢復漢室江山。

一些仁人義士紛紛投奔,金臺山的勢力漸漸大起來。

不過,鄭成功知道只在金臺山活動是不行的,還要向大陸發展。


於是他派了部將蔡德英、方大成、馬超興、李武開和胡德帝五人潛入內地開展反清複明的活動,後來這五人便成了洪門的前五祖。


洪門和“漢留”實際上是一回事,不過,知道洪門的人要比知道“漢留”的多。

這是因為,洪門前五祖都是洪門始祖洪英先生的門生。


他們在沒有來臺灣以前,在洪英門下,都是英雄好漢,被鄭成功派往大陸後,又做了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就這樣,他們便使洪門的名字響起來了。


洪門始祖洪英是山西平陽府太平縣人,也是明末崇禎時期的進士,一直在揚州史可法手下當幕僚。


他忠義愛國、文武雙全,與王船山、黃宗羲等人交往很深。

一天,洪英與史可法二人一邊飲酒,一邊談國家大事。

史可法說:“清人殘暴,我大明江山竟落到如此田地,可憐眾多百姓,他們讓清軍害得太苦了!嘉定死了多少人呵!太慘了!唉!”

洪英說:“能不能想一個救人民於水火之中的萬全之策呢?”

史可法長歎了一聲說:“談何容易啊!”

洪英先生對史可法耳語道:“我聽說吳三桂雖投降清軍,但現在遭萬人唾駡,他也有後悔之心。

近來,據我手下人探知,多爾袞對吳三桂已有懷疑,把他軟禁了,我們能不能乘這個機會去遊說吳三桂,對他曉以民族大義,勸他乘機反清?”

史可法一聽,沉默了片刻說:“有可能嗎?我看吳三桂這人本性難改,恐怕是說不動的。”

洪英又說:“試一試嘛!”史可法看了洪英一眼,認真地說:“那麼,這件事只有洪先生親自去最好,別人我不放心。”

洪英立刻站起來雙手一拱說:“為了民族大義,吾洪某願北上遊說吳三桂,萬死不辭。”說完後即刻告別,回去打點行裝準備北上了。



洪英回到家中,立刻叫來蔡德英、馬超興等五門生。

五門生執意要與他一同北上。洪英大發雷霆。
他說:“人生在世,以國家為重。

你們要與我一同北上是擔心我個人的安危,這簡直是棄公就私,兒女情長!史先生是忠義乏人,很講五倫八德,我走後你們要在他手下盡心盡責,準備力量將來報仇!”

這樣,五門生只好留在史可法手下,洪英第二天便啟程北上了。

洪英來到北京城,眼看著國破山河在,看著城裏的居民都被清軍強迫剃了半邊頭髮,毫無尊嚴,任其淩辱,不禁流下了淚。

他機智地混進城後,住在了一家小客棧裏,洪英住了幾日後,發現客棧的餘老闆身披重孝,整日愁容滿面,絲毫無心提說房錢,覺得此事很奇怪。

一日夜晚,洪英主動買來酒肉請餘老闆共飲,洪英問:“余老闆有何心事?

此時已夜深人靜,但講無妨。”餘老闆說:“我看你也不是清軍的密探,老實對你說,現在國破人亡,我戴的是國孝。

你看這北京城,自清兵入城之後,根本不拿我漢人當人,殺起我們的伺胞簡直像殺狗一樣。唉!這亡國的痛苦何日才能結束呵!”說完餘老闆老淚縱橫,哭了起來。

洪英聽了後激憤地說:“清軍厲害,可是你們難道就不敢反抗嗎?”餘老闆嗚咽著說,“清軍兵強馬壯,滿手箭炮,老百姓赤手空拳的,如何去反抗呵!”

說完,餘老闆猛喝了幾口白酒,振了振精神,說:“大明不知何年何月才有復興的一天,現在若有哪一位忠義之士敢於站出來帶頭反抗,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餘某也會跟他幹的。”

洪英聽了這番話,心想:“若大家都像餘老闆這樣,明朝就不會亡了!”他倆又默默地喝了一陣悶酒,洪英覺得酒氣直沖腦門,站起來說:“餘老闆,已是千夜了,咱們各自安歇吧。”




洪英搖搖晃晃地回到客房裏躺在炕上,忽然覺得疲倦萬分,一下子就進入了夢鄉。

他覺得眼前金星閃爍,煙霧騰騰。只見一道紅光劃破夜空,窗外仙氣飄飄。

一位身著紅色僧衣的仙家從夜空中降了下來。

這位仙家好像是達摩神仙,神仙深夜降臨必有要事。

洪英連忙起床跪下,聆聽指教。

神仙對著洪英念念有詞地說:“洪英洪英快努力,眼下時局救不及。人心死不盡,光復總有望。”

洪英聽後連忙請教救國之法。神仙微笑道:“大樹風吹倒,何必內心焦。種下小樹去,日久一樣高。”

說罷,神仙用手掌在洪英頭上點了幾下,忽然又升騰起來,飄飄而去。洪英還有許多事情要向神仙討教,他見神仙要走,站起來追上去,腳下一滑摔了一跤,猛地醒來竟是南柯一夢。




洪英從夢中醒來後,天色已經漸亮,他輕步走出門外,在晨曦中慢慢回想:“種下小樹去,日久一樣高。”這肯定是神仙托夢于我,讓我召集一批有志之士光復中華。對!一定是這樣。

想到這裏,他鬥志更高了,這時,餘老闆也從睡房中走出,神秘地對洪英說:“昨夜酒後我回家入睡,不久便做奇夢一個,說你此次來京是想遊說吳三桂,可有此事?對老哥從實講來。”

洪英一聽驚喜參半,說:“正為此來!”餘老闆馬上把洪英拉到屋裏去,附在洪英的耳邊說:“吳三桂很信看相點星之道,你若見他就裝扮成算命先生,此計如何?”洪英聽後欣喜萬分,連忙稱好。


不幾日,京城多了個算命的道士。洪先生坐在店前的八仙桌邊,後面的三尺白布上醒目地寫著“麻衣神相”四個大字。

由於洪英原本懂些占卜之道,加上會故作神秘,每算必准,他的名氣一下子在京城響起來了。

過了半月,吳三桂府中的丫環逛京城,碰巧讓洪英看了相,而且很准,這些丫環為了得寵于吳三桂,在他面前提起此事。吳三桂十分相信算命,就讓人把洪英請來了



洪英來到吳府,一句話沒說先哭了起來。

吳三桂一看很掃興地說:“這道人,我三桂又不吃你,哭為何理?”洪英連忙說:“我一見王爺便看出你是蓋世之材,可惜明朝竟不重用,我為此傷心。”

吳三桂一聽大喜,他說:“道士講得極是,明朝當權的都是些無用的東西,朝主昏庸,不重用三桂,難怪明朝有今日了!”

這時,洪英大膽地說:“小道已看清了王爺的相,不過要王爺恕了小道的鬥膽妄言之罪,才敢開口。”吳三桂聽洪英這一說有點不耐煩了,把手一揮:“唉!你這道士,怎麼像個女人,不必忸怩!快快講來!我三桂一向快人快語。”

洪英這才滔滔不絕他講了起來。他說,吳三桂本來是上吉之命,大福大貴,無奈一時做錯了事,將清人引進中原,而韃子非我族類,兩族必克,這樣禍星必衝撞三桂等等。

接著,他又講了些愛國救民之道,希望三桂能於大錯中猛醒,萬不可得個駡名百世的下場。

吳三桂聽後先是一怔,反應不過來,當他弄清了洪英講的大道理之後,勃然大怒地跳起來,像公牛一樣地咆哮:“噢,原來你這個妖道是到我這來耍嘴皮子,遊說我謀反?

老子得個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與你有個屁事!”

吳三桂被說著了疼處,咆哮完後一下子坐在椅子上竟說不出話來,面色欽青地瞪著洪英。洪英見狀知道大事不好,呆下去說不定還要被殺掉,便乘吳三桂氣得忘了如何處置他時溜了出來。也許是吳三桂氣暈了,也許是吳三桂覺得對道人應放他一馬,他見洪英溜走了,也沒有下令追殺他。




洪英回到客棧,與餘老闆道了別,他便直出京城,披星戴月地往南方趕路。

等到了江南一看,這裏完全被清兵控制了。他走進揚州城門,發現有清兵把守。

他暗地裏找了一位老鄉一問,才知揚州城幾日前剛被清人攻破。

史可法曾率領軍民奮勇保衛揚州,但寡不敵眾,史可法最後想拔刀自刎,被清兵沖進城來用亂箭將他射死。聽了老鄉一述,洪英先生可真是悲憤交加。

他立刻四處活動,召集了蔡德英等五門生和史可法的一些餘部去與清軍拼命。

雖然洪英和五門生這一支人馬十分英勇,殺死了成百的清兵,但清軍兵多勢大,在一次苦戰中,洪英犧牲於安徽蕪湖西南六十多裏的三義河。

臨死時,他把蔡德英等人叫到身邊說:“我死了算不了什麼,但大仇未報,你們五人一定要反清到底!直到光復。

你們五人勢單力薄,我看你們去投鄭成功吧!他乃一代忠義之人,去投他,我可放心了!”最後,洪英又用微弱的聲音向他們講述了自己在燕京做的奇夢。讓他們把夢中神仙所托的抗清一事發揚光大。




洪英死後,五門生悲痛無比,他們在洪先生的遺體邊發誓要發揚洪門精神,與清廷鬥爭到底。

後來,五門生遵從洪英的遺訓,乘船過海到臺灣投了民族英雄鄭成功,成了鄭成功手下的得力將領,與鄭成功一同創“漢留”組織。

開金臺山根據地,不斷推進反清的革命活動。



由於這段洪門歷史,洪門中的人都把洪英先生看成是洪門始租。洪門的“洪”字就是從洪英的姓而來。向時,洪門中的人士還把鄭成功尊為洪門武宗,把史可法尊為洪門文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