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8日星期二

简述青幫和手势

青幫人士會面時要同時使用手勢、切口、術語,
及擺陣等複雜的專有暗號,確認對方是同門弟子後才能表露身份,
其中最引人好奇的就是俗稱的「319」握手勢,據青幫史料記載,
該手勢是為了紀念明朝崇禎皇帝3月19日自縊於北京煤山,
代表勿忘國亡家破之意,之後亦代表勿忘奉行三民主義。











同一手勢在洪門則代表仁義、忠義與俠義的「三把半香」。 

由於青幫成立是為了反清復明,為了避免遭到逮捕而身陷危險,

於是發展出許多手勢、切口術語或擺陣等暗號,以辨認彼此身份。

在手勢方面,青幫弟子在與人握手時,食指必須內扣,姆指微彎,
餘三指伸直,呈現3、1、9的意象數字。

这个代表著紀念崇禎皇帝在3月19日自縊,
隨後國共戰爭而造成國民政府被迫遷台,
青幫即將此一具有歷史典故的手勢改成勿忘奉行三民主義,不可半途而廢。 

不過這個手勢在洪門,卻意義不同,據了解,洪門稱為「三把半香」,

且均套用歷史故事。
第一把「仁義香」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捨命全交的羊角哀與左伯桃;
第二把「忠義香」是為了紀念三國時期的劉、關、張義結金蘭;
第三把「俠義香」是紀念南宋梁山泊108好漢;
至於半把「有仁無義」香(有一說是威風香),
則是代表著隋朝末年秦瓊與單雄信二人情逾骨肉,
但各為其主而後不得不大義的感人故事。 

除此之外,青幫尚有切口等術語,例如在手勢確認後,

一方會提出「請教老大進家幾年?」來詢問對方,
不論對方加入青幫多少年,即使只有二個月,
都必須一律要回答「進家七年,徒訪師三年,師訪徒三年,進家一年」,
如果對方答錯,即代表非同門兄弟。 


青幫採師徒制秘而不宣  

洪門與青幫是中國兩大古老幫派,均有其歷史起源與始命,

二者均是因為明崇禎皇帝於1644年3月19日自縊於紫禁城後煤山,
清王朝成立後相繼成立的抗清地下組織,但二者最大不同之處,
在於洪門顯於外,而青幫隱於市,青幫原稱「漕幫」,
擔負反清復明的應徵運糧工作而設幫,但為防清廷猜忌打壓而改幫名為「安清」,
因此青幫成員均自稱為「安清(安親)子弟」 

由於當時清王朝採強烈鎮壓行動,因此青幫成員採師徒制,

成員秘而不宣,繼而發展出許多複雜的切口、術語、手勢,
青幫之後發展很像一般人觀念中的情報系統,負責情資蒐集、
暗殺等工作,至今仍是擁有神秘色彩的地下組織。 


「青門一條線,洪門一大片」,青幫全盛時期擁有128幫半的雄厚勢力,

進入民國時代,僅存江淮泗、興武泗、興武六、嘉白、嘉海衛及三杭等六大聯幫,
由於青幫吸收成員方式都是秘密進行,採師徒制單線經營,
及即使對家人也不得公開身份的「祖訓」。一位青幫成員表示,
外傳青幫在台灣有20萬人,但實際成員究竟有多少人,
因為「上不能稟父母,下不傳妻子」的家規,故僅能用推估來計算;
相較於採兄弟制及可揭示身份的洪門而言,洪門人數較能掌握。 


然而青幫算不算黑幫?就某種程度而言,青幫是秘密幫派,

在清朝及民國初年,因當時複雜政治環境及使命需求,
青幫一度被視為黑道幫派或判亂組織,洩露身份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
但在台灣的青幫,因發展組織受限於幫規,導致青幫已漸無昔日色彩,
和現代幫派動輒圍事、聚眾滋事或為害社會治安相比,青幫有如垂垂老者,
亦未出現對社會具有嚴重危害的影響力。 



師徒如父子 老爺子輩份高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句話可以形容青幫的組成架構,採師徒制的青幫,

本命師父就如同父親一般,而徒弟若再收弟子,師父就可升級為「老爺子」的輩份,
老爺子在幫內的地位崇高,倫理階級分明。不過收徒並不容易,
入幫(青幫術語稱為進家)者,要經過「記名」、「上小香」、
「認家禮」、「上大香」及「開山門」等步驟,
歷經長時間的觀察與種種考核,有人長達10年的考核後才准進家,
有機會了解其中奧秘。 

特別有趣的是,由於老爺子如同家中祖父般的地位,因此即使徒子、

徒孫事業有成,年紀都已五、六十歲了,均對於老爺子恭敬如儀,
而一切吃喝則由老爺子張羅負擔。此與現今幫派都是由老大吃喝徒弟,
或由徒弟供養一切開銷的情況背道而馳。 




根據青幫內部的家禮規定,安親子弟之間互以「老大」相稱,
不過青幫的「老大」與黑道的老大不同,屬於同班輩的互稱用語,
對於師父則要尊稱「師父」、「先生」、「老太爺」、
「老爺子」或「老頭子」,師父的妻子稱為「師娘」,
其父要尊稱為「師爺」,至於師父的兒子則稱為「小老大」,
另家禮也規定,師徒不得對坐。 


位李姓青幫成員說,
在一次老爺子宴請同門師兄弟及弟子的餐敘中,
依規定在老爺子的對座必須要留一個空位,
只有與老爺子同等分量的人才能坐,
當時有一位搞不清楚狀況的媒體記者,
因晚到而一屁股坐了上去,引起眾怒,
嚇得這位年輕記者差點屁滾尿流,
後來是因為老爺子趕忙宣稱該記者是他剛認的弟弟,
才化解這場危機。 



根據青幫的「家譜」記載,青幫的輩份可分為前廿四代、

後廿四代及績廿四代派等三個輩份接續: 


前廿四代依序為清、淨、道、德、文、成、佛、法、

仁、倫、智、慧、本、來、自、信、元、明、興、
理、大、通、悟、學。 



後廿四代為萬、象、皈、依、戒、律、傳、寶、化、

渡、心、回、臨、持、廣、泰、普、門、開、放、
光、照、乾、坤。 


續廿四代為緒、結、崑、計、山、芮、克、勤、宣、

華、轉、忱、慶、兆、報、魁、宜、執、應、存、
挽、香、同、流。 


目前在台灣輩份最高的青幫大老是一位屬於前廿四代「通」字輩,

已屆80八十高齡的戴老爺子,其次為「悟」字輩的大老,
背景均有軍警身份,而最小輩份者已到了後廿四代的「象」字輩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