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

青幫、洪门详细典故

青幫
青幫(正式稱清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幫會,

雍正四年間翁岩、錢堅及潘清三人所創。

徒眾昔皆以運糟為業,
故稱糧船幫。大江南北,入幫者頗眾。

青幫是清初以来流行最廣、
影響最深遠的民間秘密結社之一。


源起
時值清雍正年間,因清朝立國之初履履征戰,

再加上阿哥們之間的皇位爭奪戰爭,
待傳位雍正皇朝時國庫便已空虛,
南北貧富差距立現,歷代史中,凡民饑則國必亂,
雍正皇帝深明此理,將問題綜整入理並召來眾國策大臣相商對應之道,
從吏治大加整頓清查虧空,將以往鑄銀所餘耗損由地方運用之稅賦,
全部歸公管理,史稱火耗歸公,再繼而取消人頭稅而改行攤丁入地,
擴大墾田面積,首重農務,為養清廉官吏之風,創設軍機處,
並革除滿清旗主制度,將西南區少數民族的土司削除,改土歸流。



雍正是個以農務為先的皇帝,在史上記載,他同時也是個嚴荷至極的皇帝,

大興農務以降,自必然得大設天下糧倉,暢通糧運之道,綜觀中華大地,
南米北麥,雍正厲行改革前的運輸管道,以走旱路為主,中華大地物大地博,
旱路行走著實不易且風險居多,於是在雍正年間,
大出皇榜由欽差田文鏡招民興辦水路糧運。




當時,杭州有三位異姓昆仲好友揭皇榜願受此任,並結為異姓兄弟。

這三位依年歲長幼 而分,長者姓翁單名岩,字福明,道號德慧,
江蘇常熟人,原籍山東東昌府聊城縣鼓樓街,秀才出身,後棄文習武,
在河南少林寺習藝,雍正二年加入天地會;次者姓錢單名堅,字福齋,
道號德正,原籍山東東昌府聊城縣,遷居河南,經商,
雍正二年隨翁祖加入天地會;最年幼者姓潘單名清,字宣亭,道號德林,
浙江杭州武林門外啞叭橋人(有的野史將三人寫為翁麟、錢保、潘安)。

此三位清幫的祖師爺,均因受教於羅祖教下,此外,長房翁祖出自少林,
且羅祖教下本源自禪門,為追本溯源。

因此清幫同時也供奉禪門達摩祖師至六師慧能,傳道亦傳禪以宗教立幫。

三位清門祖師於雍正四年揭下皇榜,創立糧運之道,
水路運糧主要是以通州至杭州這段航程,建設了七十二個半碼頭,
設立一百二十八幫半,而其中所謂的半碼頭,
指的是專做南北雜貨小買賣用的碼頭。


十七世紀時,訓民必先教民,古時候的通識教育並不普及,
宗教的力量及勸人為善的理念,對於約束幫眾行為,則是最好規律法條,
而這半幫指的即是承傳祖訓,修行修身傳教傳道的香火船,此為蘭山半幫,
幫主為潘房三十六弟子中的頂山門(眾弟子中排行中間者)弟子姚玉字清,
杭州人士,道號文銓,後代稱為姚祖。




清幫雖為翁、錢、潘三位祖師所創,然草創之初,翁、錢二位祖師爺先後仙逝,

潘祖獨撐大志,與門下弟子共同訂定家規法則,勸戒幫眾修德論道,
將一幫市井船夫,治理的有條有序滿幫是良才,強調師帶徒的體制,
幫中大小以字輩論之,嚴然是個大家族,並設立家廟,凡入幫者,
不論何姓,一旦入幫,均為潘家子孫,因此不僅僅是入幫會,而是入家族,
且不論何字班輩,一師皆為師,一徒皆為徒,受四方長輩恩下,
也使得清幫有別於其他幫派會社,師徒兄弟間感情特別親切。




乾隆三十一年,潘祖於運糧時在鳳林閘下仙逝,由潘祖開山門弟子王降字相陽,

淅江杭州西門外人,及關山門弟子蕭玉德,字明新,蘇州府昌門外人,
扶柩回杭州武林門外,是為王祖及簫祖,因此後,清幫對於各師父領下的開山門、
關山門弟子均特別敬重。此外,潘祖仙逝之時,有第五代文字輩弟子王培玉,
字藍田,道號文功,直隸通州壩人,當時僅進過小香,清幫稱為一腳門內一腳門外,
由眾師兄幫他上大香開法後(清門規矩,師父若過舫(往生),
其門下弟子若未上大香或開法者,可由頂山門弟子主香代師執行,
唯不可代師再收徒),其守墓終日,純誠哀慟不已,飲食不思,
數日後隨潘祖仙逝,清幫為念其護主忠誠,又因其為糟船舵工,
在職上他繫全船安危於一身,故封其為護法小爺,於香堂門傍供奉,
永做記念。清門中為記念這些祖師,則稱為三老四少,三老分為前後三老,
前三老指的是金、羅、陸祖,後三老為翁、錢、潘祖。四少即為:朱、劉、
黃、石,四個講道庵室所出學生,分別為翁祖講道的朱寺庵、錢祖劉寺庵、
潘祖黃寺庵、護法小爺石寺庵。四庵代表為:翁祖弟子黃泉,錢祖弟子石士寶,
潘祖弟子蕭玉德,最特別的則為石寺庵,誠上所述,護法小爺開法不久便已仙逝,
哪來的弟子?所以石寺庵弟子其實指的是領幫行運,護祐全幫的總領幫主,
或是護祐清幫有功之人,意為培養忠義護主之風,在潘祖之後,
為文字班宿慶祥領幫,故石室庵弟子以宿慶祥做為代表。




繼潘祖之後,眾推宿慶祥領幫行運,幫隔數代後,乃至清咸豐四年,

太平天國之亂,皇糧遭毁,無法承運糧務,至此後,清幫主要經濟命脈斷絕,
後至清光緒十二年,一百二十八幫半,僅餘六大幫頭,而最後這六幫,
接續傳承家運,至光緒二十七年民運改為官運,不再行運江河,
昔日千船萬旗大江飄的景象,從此之後正式走出歷史,指為糧船不開,
雀桿不點頭,因此後期的清幫弟子,均在陸上行走四方,又稱為旱碼頭入會。



有人認為,清幫是洪門的一支派,其實不然,但確有傳說翁、

錢二位祖師均乃洪門/天地會會員,且創幫之始,很多成員出身洪門也甚有可能。





清幫與洪門


雖然清幫與洪門有相當之淵源,但由於實行禪宗制度,

所以與洪門中互稱兄弟不同,清幫組織是拜師入幫,
會眾以師徒相稱﹐崇尚「師徒如父子」。

清幫組織比洪門更嚴密,規矩更複雜,於是也更加秘密。
因此有言道﹕「清幫一條線﹐洪門一大片」。


傾向於行會性質的清幫並未如洪門般強調反清復明,

但多少也認同這一思想,提倡「替天行道」。

由於清幫並未積極從事反清活動,所以洪門一度將其當作叛徒,
嚴禁洪門會員轉投清幫,稱「由清轉洪,披紅掛綵;由洪轉清,剝皮抽筋。」。

但為了避免衝突,兩派仍多稱「清洪一家」,
所謂「紅花綠葉白蓮藕(指洪門、清幫、白蓮教),三教原來是一家」。
尤其清代後期,不少清幫弟子也開始反清,兩派逐漸減少敵對。




行政組織


清幫主要以四庵六部做為行政管理中樞,所謂的庵,

是依祖師而立的講學堂與中央行政部門,相當於現在的府院,
分別為朱寺庵、劉寺庵、黃寺庵、石室庵,這四個庵室,
共通的部份便是羅祖教義傳授,其餘的則依祖師專長不同,
而有所不同,朱寺庵的主講師為翁祖,講授的內容為禪學(臨濟宗派),
以及武學(少林武學),此外下司轄兵部與刑部。劉寺庵主講師為錢祖,
講授的則為經商交易之道與財務管理,並為工部之直轄主管機關。

朱寺庵主講師為潘祖,傳授行運管理學論,教授古聖賢之道,
且直接司轄史部與戶部。石寺庵則為小爺仙逝後創立,主講者為宿領幫,
講授幫規,授予新進人員義氣千秋,及江湖禮節,可以說是職前訓練所,
另為禮部之直轄主管機關。

六部指的是吏部、禮部、戶部、工部、兵部、刑部。 這六部最初的主管,

現在已不可考:

吏部專門編纂幫中大小事務,編寫清幫史書,並將史書置於杭州家廟蔵經閣樓上,

此外除了史書的工作之外,亦負責抄經管理羅祖書籍與家譜,
然不幸的是咸豐四年太平天國之亂,杭州家廟遭太平軍焚毀,
以至於文件史料無存。

戶部則負責管理人員,是清幫相當重要的人事主管部門,舉凡拜帖進家,

人員晉升,各方師父,均需投書予戶部,由戶部詳列人員清冊之中,
最後年終綜整後交予吏部,謄入家譜。

禮部則主管規矩儀注之訂定與考核人員禮儀,並於每次開香堂時,

主持規劃與邀請各方老大到場,
同時亦負責審核人員進家之三幫九代是否合乎規矩禮法,
並於香堂設立時擔任執堂師一職。


工部則責於各項幫中工程,如造船,維修,後勤補給,香堂搭設等工作,

是清幫效率挺高的工兵小組,所有各幫維修人員,均為工部管理,
並接受一般民眾委任修船及其它建設工作。

此外工部亦為清幫的基本會計部門,全幫所得計算與管理均為工部之責,
清算後呈報劉寺庵。

兵部則為遇外敵時,統籌規劃作戰之部門;清幫弟子在外,

難免與其他會社起些衝突,當衝突無法解決時,會先派出談判小組,
這各幫的談判小組,歸兵部管理,當事情仍無法解決有可能發生戰爭時,
談判小組會將問題回報與兵部,兵部則開始調動可用人力,實施戰鬥準備。
香堂開設時,每香堂的左右護法,則由兵部派立。

刑部則為清幫的執法單位,當門下弟子犯有幫規時,各方師父會依情節輕重,

回報予刑部,最後由刑部設立刑部香堂,對不肖弟子實行懲處。另外,
不論開立何種香堂,門外與門內的巡堂師(內外刑堂),則由刑部派立。


傳承
清幫的輩分排行有:



前二十四代 清靜道德,文成佛法,仁倫智慧,本來自性,元明興禮,大通悟覺(學)。 
後二十四代 萬象依皈,戒律傳寶,化渡心回,普門開放,光照乾坤,代髮修行。 
續二十四代 緒結誠計,崑芮克勤,宣華轉枕,慶兆拔魁,宜燕應存,挽相同流。 

第一代清字輩指的是金純,號碧峰,明末南京麒麟門外金家村人氏,乃棄官出家的僧人。金純使用了據說是達摩老祖定下的前後四十八字作為派系,於是他的法名,便叫做「清源」。 
第二代靜字輩有羅清,甘泉省東鄉羅家莊,萬歷三十年賜進士,天啟三年拜戶部尚書,出家後法名「靜清」。陳瀛,字易水,道號靜海,東廣西林貴縣人。 
第三代道字輩有陸飛,字羽飛,道號為道行,廣東娥素人氏。趙大官,字悟本,道號為道元,金陵霞邑人,明末進士,崇禎年曾任統兵之職。 
第四代翁岩、錢堅、潘清三人乃德字輩,為紀念祖師,前三字「清、靜、道」清幫後代不再使用。 

入門規定與階級晉升制度
清門強調幫中倫理,任何一位欲進家門人士,必先經過重重考核,一般而言,欲進家學生得先拜帖,在拜帖中詳細寫明自己的家世背景,職業工作與姓名八字,然後由三幫九代開設寄名香堂,經過香堂儀式洗禮之後,仍不能算是真正清幫內人,此時稱為一腳門內一腳門外,師父會在這寄名後的三年內,勤加考核,這個階段稱為師訪徒三年,三年後必需由學生勤訪師父三年,讓師父考核其是否真有決心進家,這個階段,稱為徒訪師三年,經過六年的考驗,確定學生的決心於品性後,師父則會開始教導其基本儀注,或委由石室庵教導,經過一年的學習,通過後,則師父會擇吉日,並報請戶部,由戶部開始做開設香堂之準備並通報四庵六部與學生之三幫九代,讓學生晉任小香。此時方成為正式的潘家子孫。小香學生得學習待人處世應對進退之道,以及各庵堂所講授之基本課程。

小香階段經過三年考核,師父會考量學生的學習是否方向正確,是否忠於家門,應對進退是否合宜,若一切合乎條件,則再報請戶部開設大香堂,戶部同樣會通報四庵六部與學生之三幫九代,擇吉日幫學生晉任大香,大香階段的弟子,可以稱為儲備師父,他們不僅得具備小香所學的技能與知識,主要得學習如何領幫帶眾,傳道傳法。

當師父認為,此大香弟子已備足能力,可以領幫率眾時,則會以相同程序,開設開法香堂,授予弟三鎖三鑰與六字真言,從此後,弟子已可獨當一面,接續祖師香火,收徒領幫,不論何字班輩,一見開法師父,即使是晚輩,亦不再以輩分稱其弟佬或稱徒孫,而直稱其為”某師父”。這是對幫中能獨當一面收徒領幫,延續香火者的尊重。

以現代而言,不一定得受到七年進家的限制,古時所訂定的這種規矩,係因為訪師訪徒不易,路途太遙,或因為弟子師父工作忙碌之故,故而延長進家時間,主要是讓師父徒弟皆能充份明瞭雙方情況。寄名香堂現在幾乎也不開設,僅以口頭寄名與接受拜帖後即算數,且現代交通便利,所以七年進家,此規可守可不收~


輩分稱呼
長輩的稱呼:不論何幫,大一輩者,本命師與眾已開法之師父,均以某師父稱之;未開法大一輩之長者,則不論男女,均稱為師叔;大二輩者不論為哪一幫頭及是否開法,均統稱為某師爺;大三輩者則不論何幫及是否開法,均稱為師太;大四輩則不論何幫及是否開法,統稱為太師太;大五輩本幫幾乎沒有,若真有那便稱為祖節。

平輩的稱呼:同參一師者稱為親同參,同一師爺之分系同輩,則稱為同參,引進或傳道幫頭之同輩弟子則稱為同山,其他非三幫九代幫頭之同輩,稱為平香。

晚輩的稱呼:某師父的兒子,一律統稱為小老大;徒弟或是同輩的次子或兒女,則稱為少君,弟佬的兒女或徒弟,則稱為法孫;法孫的徒弟或兒女,則稱為少法孫;若還有以下,則稱為法將。


盤道認親的重要性
安清幫中,凡五湖四海兄弟,要認清是否自家兄弟,須經由盤道條口確認,這與兵士站衛兵喊討口令辭的道理一樣,會有這樣的規矩,主要係不讓外人得知太多幫門中的密祕,清門於雍正四年,由 三祖接皇榜並受師命立幫,乃至 潘祖執法行運五十一載後傳世千秋,這期間雖受命於朝廷,然實際是為實現仗義江湖濟弱扶傾為目地,而清幫祖訓不忘本記取根源,這從本幫三教合一,尊前提後的作法可以明瞭,此外,領幫祖師們,本就為天地會成員,因此每每設香堂,會先要求弟子們整襟,不能忘前朝,溯本追源。

這樣做法,難免為有心人士利用,若向朝庭進讒言,勢必對於幫會命脈造成莫大傷害,因此要弟子們謹守密祕,並嚴守三談三不談原則(同道能談、香堂能談、告幫能談、茶館不談、酒肆不談、澡堂不談),然祖師創幫,由通州至杭州這段運河,共立幫頭一百二十八幫半,七十二個半碼頭,糧船亦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隻半,幫眾數以萬計,要認清是否為自家人實屬不易,況為廣招賢才,又立下三准三不准之規矩(准借不淮偷、准打不准罵、准充不准賴),要確認是否真為自家人,勢必得有一套明確繁雜的辨識之方,這個方法便稱為盤道條口。

經盤道後可確認身份,除了能確實的嚴守幫中密祕不會洩於外人,在亂世當道局勢不穩定時,亦可拿來做為情報交換前的確認工作,在近代史中,第二十三代的杜月笙運用幫中力量,為國民政府於抗日期間,做了不少的情報貢獻。幫中成員謹尊三露三不露(遇急、遇難、遇盤查露,外人、熟人、親人不露)原則,這三分安清七份交情,光三份安清,便己足夠讓幫中弟兄渡過難關,這是清幫義氣相照共持共扶的原則。

至於盤道條口,均需師父親傳不可外洩,例為幫中機密。


各省幫頭船隻數量
清幫極盛時期共有一百二十八幫半(其中半幫為香火船),後因漕運沒落,減少至六幫:江淮泗、興武泗、興武六、嘉白、嘉海衛、杭三。各幫以三角或長方形旗幟做標誌。(以下資料,源出於杭三幫手抄本忠義千秋)

各省幫名稱船數:

山東:

濟寧前、濟寧後、東昌前、東昌後、臨清前、臨清後、德州頭、德州二、德州三、沂州一、蘭山半幫(共計十幫半、船八百一十九隻)。

江蘇:

江淮頭、江淮二、江淮三、江淮泗、江淮五、江淮六、江淮七、江淮八、江淮九、蘇州前、蘇州後、鎮江前、鎮江後、江陰前、江陰後、楊州頭、楊州二、楊州三、淮安頭、淮安二、淮安三(計二十幫、船一千六百二十九隻半)。

浙江:

嘉白、處州前、處州後、紹興前、紹興後、台州前、台州後、溫州前、溫州後、寧波前、寧波後、湖州頭、湖州二、湖州三 、杭州頭、杭州二、杭州三、嘉海衛、金衛、海寧所(計二十一幫、船一千六百三十一隻)

常州府:

常州頭、常州二、常州三、常州泗、常州五、常州六、常州七、常州八、常州九、滯河前、滯河後、住宅、太倉前、太倉後、清浦、大河頭、大河二、大河三(計十八幫、船一千三百六十九隻)

松江:

興武頭、興武二、興武三、興武泗、興武五、興武六、興武七、興武八、興武九(計九幫、船六百九十九隻)

江廣:

南昌、長沙、岳州、湘陰、荊州、漢陽、武昌、九州前、九州後、饒州頭、饒州頭、饒州二、饒州三、永建頭、永建二、古安、安福、廣信、袁州、贑州(計十九幫、船一千四百八十二隻)

安徽:

安州前、安州後、徐州前、徐州後、宣州、介陽前、介陽後、舞平前、舞平後、泗州頭、泗州二、準鳳頭、準鳳頭二、蘆州頭、蘆州二、蘆州三(計十六幫、船一千二百四十六隻)

河南:

商水、沈邱、睢寧、汝陽、信陽、安山、息縣、固始、光州(計九幫、船七百零九隻)

徐州:

直隸省保定府一幫,船八十隻、桐船頭、桐船一、麻包頭、麻包二,(計五幫、船三百三十五隻)

總計: 一百二十八幫半幫頭,船九千九百九十九隻半


三閘五埧與七十二個半碼頭
(以下資料源出於杭三幫手抄本忠義千秋)

三閘:黃河渡口鳳林閘、清江天妃閘、申江軍清閘

五埧:出京通州埧、黃河永安埧、秦郵車羅埧、皖北五鳳埧、准河准安埧。


七十二個半碼頭:

順直大碼頭、河南福焚碼頭、中州水碼頭、順興永安碼頭、東土庄西玉碼頭、黃河渡漕運碼頭、徐屬四岸碼頭、宿仲何碼頭漢庄南碼頭、清江浦石碼頭、江准平金碼頭、宣幫官碼頭、高邸北門外玉碼頭、邵伯大碼頭、太招里東鎮碼頭、廣陵邦江碼頭、鎮江大閘口水輪碼頭、常州西庄接引庵碼頭、金沙旱碼頭、常熟招陽碼頭、蘇州西關太子碼頭、金陵水西門官渡碼頭、泗川大城碼頭、松江立海口接運小碼頭、通州內河碼頭、右林太子碼頭、水庄渡口小碼頭、江陰江渡碼頭、安慶西臨玉碼頭、閘螬正碼頭、湖州歸安永官所碼頭、大通內河渡糧碼頭、順河招城盛碼頭、武陵太子碼頭、江廈粵東運港碼頭、漢口通京紫金碼頭、安慶四慶湖水四碼頭、南州大碼頭、甘介來城玉碼頭、蓋眝六安吉碼頭、太州太鹽城碼頭、建台歸海口碼頭、陸屬車僕碼頭、廣州西門大碼頭、江西平州水碼頭、湖北蚊子碼頭、浙甯永慶碼頭、嘉城南閘口河碼頭、北川碼頭、太湖大碼頭、杭州漕河西碼頭、雲州總得碼頭、江安平湖碼頭、太倉斤碼頭、廣州呂四家碼頭、小鎮碼頭、歷城渡口碼頭、銅城水碼頭、漢陽西碼頭、福州東庒白樹碼頭、武昌大碼頭、建安西門大碼頭、泗州太子渡口碼頭、相山碼頭、徐州石碼頭、沙漫州大碼頭、鹽城東內河渡江碼頭、太城北水碼頭、川楊東莊玉碼頭、台州漢西水莊渡河碼頭、吉林太子碼頭、白州厯碼頭、臨鎮抽布碼頭、徐家口半個碼頭。


幫規
十大幫規:

一、不准欺師滅祖 二、不准藐視前人 三、不准提閘放水 四、不准引水代縴 五、不准江湖亂道 六、不准擾亂幫規 七、不准扒灰盜攏 八、不准姦盜邪淫 九、不准大小不尊 十、不准代髪收人


十戒:

自古萬惡淫為源,凡事百善孝為先;淫亂無度亂國法,家中十戒淫居前。

幫中雖多英雄漢,慷慨好義其本善;濟人之急救人危,打劫殺人幫中怨。

最下之人竊盜偷,上辱祖先下遺羞;家中俱是英俊土,焉能容此敗類徒。

四戒邪言並咒語,邪而不正多利己;精神降殃泄己憤,咒己明怨皆不許。

調詞架訟耗財多,清家敗產受折磨;喪心之人莫甚此,報應昭彰實難活。

得人資財願人亡,毒藥暗殺昧天良;昆蟲草木尤可惜,此等之人難進幫。

君子記恩不記仇,假公濟私無根由;勸人積德行善事,假正欺人不可留。

休倚安清幫中人,持我之眾欺平民;倚眾欺寡君須戒,欺壓良善罵名存。

三祖之意最為純,少者安之長者尊;欺騙幼小失祖義,少者焉能敬長尊。

飲酒容易亂精神,吸食毒品最傷身;安清雖不戒煙酒,終宜減免是為尊。




十要謹遵: 

父母養育恩難言,骨肉情意重如山,自幼教育非容易,孝敬雙親禮當先。

凡事公益要熱心,家裏義氣須長存,三祖傳留安清道,仁義禮智信要行。

崇祖拜師孝雙親,師傅教訓要謹遵,長幼有序人欽敬,當報尊長教育恩。

凡我同參為弟兄,友愛當效手足情,兄弟寬忍須和睦,安清義氣傳萬冬。

夫婦之間要和順,夫唱婦隨實堪欽,妻賢子孝家庭樂,富貴榮華萬萬春。

和睦鄉裏勝遠親,近鄰老幼須同心,義氣聯合須久遠,百事不受小人侵。

交友有信意要純,誠實義氣卻長存,安清儀注牢牢記,周遊十方不受貧。

正心常常思己過,修身積善即成佛,陰騭善事要奉行,牢牢謹記惡莫作。

三祖傳留安清道,時行方便為緊要,義氣千秋傳萬古,吃虧容讓無窮妙。

老弱饑寒與貧苦,孤獨鰥寡身無主,濟老憐貧功德重,轉生來世必報補


近代
清幫起於漕運,因此多流傳于江南一帶。後因海運興起,漕運沒落,於是大批清幫弟子進入上海,從事各種行業。由於上海的特殊性,租界和革命黨經常需要借助清幫的力量。日本佔領上海時期,戴笠也需要利用清幫做情報工作。因此清幫的勢力也愈加強大,很多革命黨和洪門會員也投入清幫。上海聞人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同盟會的陳其美、蔣中正,中共的汪壽華皆是清幫人士。


現狀
目前清幫主要分佈在台灣,並成立有合法社團「中華安親會」,不少軍界、警界及演藝界人士屬於清幫弟子。在美國部份城市,清幫也有一定影響。

現在的清幫,因為幫頭甚少,有遲暮黃昏垂垂老矣之像。主要原因,乃在於傳承上出現問題,按照古法清幫規矩,師父收徒弟,必需師訪徒三年,徒訪師三年,學規矩儀注一年,總共七年時間,方可入會,在漕運時代,弟子的品性必需嚴加考核,通過層層考驗,才可正式進家,經由試鍊後,方能上大香,最後開法收徒。然而,國共戰爭期間,許多前人限於時間空間問題,匆匆收徒,急於傳承香煙。很多開法師父,進家甚至不到三年,連盤道認親之法都不甚明白,更不用論修行論道,親教徒弟。許多規矩法典,亦因戰亂之故,遺留大陸,所以造成師父不知道要教徒弟什麼,一般人也不知道進入清門可以學到什麼,自然無法光大門楣。現在清幫雖不用七年收徒,但至少還要查明從學者是否端正。

清幫不論前代或現代,體制上其實很明白,混跡江湖乃至修行,前者稱為術士,後者為佛門釋家。所謂術士,並非指江湖術士,而是指專心一意運用自己的技能與家傳所學,立足於社會。入禪門者必先體驗萬象,明白人世間的生老病死苦之後,才能夠有所頓悟,方能入禪門潛心修身。即是清幫祖師訓示中的三門三鑰匙,要經過這三個階段的體會人生,才能體會出大智慧。所以先術再入禪,需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清幫甚至被其他幫會譏諷為老頭幫。

目前清幫因幫頭迥異,規矩儀注各師傅承均有不同,無法統一,隔幫盤道條口對不上,師父間意見相左多,更有人質疑某幫頭一幫到底,無法團結,致使現在的清門弟子無所適從,難以昌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