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5日星期六

洪门 9 [ 起源 ]

(三)  聚義紅花亭


當鄭成功派蔡德英等洪門前五祖到福建、江西、廣東一帶從事反清活動時,
也派了文武雙全的陳近南潛入雲南、貴州、四川一帶開展抗清事業。

陳近南潛入四川後,在四川雅安開精忠山,一些熱血男兒紛紛從各地趕來參加。

他們隱藏在雅安附近的山區裏積極籌備,以等待時機發動反清起義。

陳近南除組織大家練武外,時常對四川的父專鄉親們發表演說,激勵、號召大家起來反清複明。

陳近南這一系列活動,引起了雅安知府的注意,他們派出探子混入精忠山。

當陳近南準備舉行反清起義時,雅安知府提前知道了消息,派大軍包圍精忠山進行圍剿。

雅安的洪門兄弟死傷無數,陳近南好不容易才逃了出來,洪門在四川的勢力受到沉重打擊。

事變後,清政府又順藤摸瓜,捕殺了不少洪門兄弟。

不過,陳近南在四川傳播的反清複明思想已在人民中間紮下了根。

後來四川的哥老會就是從陳近南精忠山的一支發展而來。

到了近代,哥老會又進一步蛻變為一般的幫會組織——四川袍哥。

但這時的袍哥組織已不像從前那般革命了,他們中的許多人已成為打家劫舍的黑幫成員。





卻說陳近南逃出四川後,來到了湖北地界的白鶴洞,出家修道,人稱“白鶴道人”。

他來到白鶴洞後,仍舊從事反清活動,把白鶴洞變成了一個反清義士聚集的場所。

白鶴洞位於湖北神龍架,重山峻嶺,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這兒風光秀麗,白鶴翩翩,仙氣很濃,故稱“白鶴洞”。



白鶴洞裏面又有一洞,既深又寬,可容幾百人。
神奇的是洞裏還有一個天然形成的亭子,裏面有巨型紅花開放,又稱
 “紅花亭”。


陳近南經常組織各地的洪門義士在這裏舉行秘密會議,商討反清大計。
久而久之,陳近南便成了湖廣一帶的洪門主持人,



這“紅花亭”三字也成了洪門人士間“開會”兩字的暗語。



蔡德英等洪門十五人在丁山漢江邊殺出重圍之後,一直向襄陽的西北方向奔去。

目的是去萬雲山與洪門人士,萬雲龍會合,然後再一同去找陳近南,以此來壯大洪門力量。

這萬雲龍的俗名叫胡得起,浙江人氏。

他從前是潞王手下的大將,武藝高強,有萬夫莫敵之勇。

清兵殺敗潞王后,他孤立一人難成反清大業,
便索性來湖北襄陽的萬雲寺出了家,在暗地裏聯絡各方義士從事反清活動。

萬雲龍到湖北後與白鶴洞中的陳近南關係甚好,依據洪門規矩喝了血酒,結為兄弟。

因此萬雲龍便也成了湖北地界洪門的主持人之一。

由於他武功蓋世,又與白鶴道人雲遊于鄂西北的群山之間與清軍周旋,
所以萬雲龍的名氣漸漸在洪門中大了起來。

近日萬雲寺中的小和尚,早已把下山探知的蔡德英等人,
在丁山血戰清兵消息告訴了萬雲龍,他推算這十幾位英雄一定要來萬雲寺的,便整日等候。


一日,雲龍正在山上練習武功,忽見山下一路人馬匆匆趕來。

仔細一看正是蔡德英等洪門兄弟。萬雲龍萬分歡喜,趕忙派小和尚去煮茶備飯,
又派了四位洪門兄弟出去放哨,不一會兒,蔡德英一路人馬來到,
行過拜禮後,大家激動萬分地簇擁高兴。





當夜,萬雲寺裏燭光高照,喜氣洋洋,萬雲龍大擺宴席,
為上山的十五位洪門兄弟,接風洗塵。

宴席上大家一邊吃著,一邊談洪門這些年來的奮鬥史,
萬雲龍站起來端著酒杯說:“諸位洪門兄弟,讓我們與各位先烈同飲一杯酒!”


眾洪門兄弟一個個肅然而立,如棵棵青松,一同把棲舉起喝了半杯,
然後把剩下的半杯酒倒在各自的腳下,以祭奠洪門先烈




萬雲龍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大聲地說:“諸位兄弟,這深仇大恨如不報非為人也!”
大家齊聲怒吼:“深仇大恨如不報非為人也!”

洪門兄弟氣壯山河的怒吼從紅光閃爍的大堂裏傳出,在深夜的山谷中回蕩著,好不威風!

這時,夜已很深了。萬雲龍、蔡德英等又在燭光下討論著下一步的反清大計。

大家一致認為,拉上萬雲寺會合的所有兄弟,
去白鶴洞與陳近南的洪門隊伍會合,然後一同下山向清廷挑戰。


第二天清晨,紅日東升,萬雲寺前的山谷裏白雲飄飄,山鷹旋飛。

蔡德英與萬雲龍的兩路洪門兄弟一共二百多人,帶上竹筒裝的泉水和乾糧,
拿著弓劍大刀向著神農架方向的白鶴洞進發。





大家邊說邊走,邊走邊笑,冷不防從路邊的草叢裏串出了一條一丈長的青色巨蛇擋在路上。

這巨蛇揚起身子,噴出紅舌,雙眼冒火般地盯著大家。

眾人一看忙停了下來。萬雲龍推開大家說:“閃開!閃開!讓我來收拾它!”

蔡德英連忙拉住萬雲龍說:“萬大哥,讓我來好了!這不是蛇,一定是清妖變化成蛇精企圖擋道。”

大家聽了都七嘴八舌地議論:“對了!一定是清妖擋道。”

青蛇旋舞了幾圈,“嗖”的一聲向蔡德英撲來。

說時遲,那時快,只見蔡德英把明晃晃的長劍在空中一劃,一瞬間那一丈長的巨蛇便被砍成了兩半,身子那一半掉進了小道邊的萬丈深淵,青蛇頭那一半掉在了路上。

眾兄弟上前一看,青蛇還眨著一雙眼,大家一陣亂劍將這半條青蛇砍成了無數節。

邊砍邊罵:“砍死清妖!砍死清妖!”那樣子像在砍殺清軍兵勇。

中午時辰,大家終於來到了山崖上的白鶴仙洞。

遠遠望去,只見山崖邊白鶴飛翔,煙雲繚繞,青松古柏,陽光燦爛,真是名不虛傳。

這陳近南原來在臺灣與蔡德英是很要好的朋友,相見之後歡慰的情形真是難以言表。

陳近南見群英畢集,十分高興。他把各路洪門兄弟請進洞裏的紅花亭,讓大家分別坐下。

陳近南坐在紅花亭的正中央,手裏舉著個火把向大家介紹川鄂一帶的抗清形勢。

蔡德英又向大家介紹了去西藏平亂、混入清廷和少林寺被焚的經過,大家更是把清廷恨得刻骨銘心。





正在開會之時,忽然看見亭後的三合水中煙霧騰騰,噴噴直響,大家都好奇地圍上來看。

只見三合水中浮出一隻白玉石香爐,萬雲龍和蔡德英急忙把它從水中揀起。

見此香爐兩耳三足,玉光閃閃,爐身上有“反清複明”四個大字。

眾人想這真是無意難違,都認為是神明顯靈。

陳近南走上前來說:“閃開!讓我試試。”

只見他用花碗擲于石上,連擲三次,其碗不破。大家都堅信這是天意了。

於是眾人一起將白玉香爐抬進紅花亭中央,
然後各路洪門兄弟在香滬面前以枯木為燭,各人拿出好酒,歃血證盟,一同結成異性兄弟。

這就是洪門歷史上有名的“紅花亭大聚義”。



時間是一七三四年七月二五2日淩晨。

參加聚會的有,白鶴道人陳近南,萬雲寺主持人萬雲龍,
蔡德英等洪門前中後五祖共十五人。


江西義士黃昌成、鈴玉英夫婦,四川的吳遷賁、蘇洪光等明朝遺臣,一共有二千多人。

其中還有一七三四年,夏初上山的十三歲英俊少年朱洪竹。

他是西宮李貴妃之子。崇禎帝的孫子,眾人擁他為正統盟主。

推陳近南主香,先來者為拜兄,後到者為拜弟,以“洪”字為結盟之姓。

以“三八二十一”作為同門接頭暗號。

這就是把“洪”字拆開,以“三”以“共”分為“八、二十一”,作為日後自家兄弟相識時的標記。

同時,蔡德英還提議將這次大會叫“第一次洪門大會”。



從此,“漢留”改名為“洪門”,對外稱“天地會”。

“天地會”的含義是:“指天為父,指地為母,
撮土為香,歃血證盟,結拜兄弟,共同反清。”




會議結束後作出的決議有:公推白鶴道人陳近南主香即主持洪門,
公推萬雲龍掌握兵權,為全軍之統帥,公推蔡德英等前五祖為先鋒,
吳士佑等中五祖為左翼,吳天成等後五祖為右翼,
準備下山進軍武昌。同時招兵買馬,擴充軍力。




經過兩個月的全面準備後,洪門大軍開下山來士氣極旺地向武昌進攻。

一路上戰無不勝,連克大府小縣十八座。

清廷急得像熱鍋裏的螞蟻,眼看著洪門大軍兩萬人逼近武昌。

武昌若失,整個湖北就完了。這時,清廷忙派出一個五虎大將于成龍為武昌守將。

戰鬥開始了,洪門英雄個個奮勇殺敵,起先洪門大軍士氣旺盛,軍事上十分主動,
但清朝不斷從四川和湖廣等地調集援軍,守衛武昌的清兵猛增到二十萬人。

于成龍又訓練了三千精銳的清兵為敢死隊在洪門大軍攻城時從背後殺來。
這樣,洪門大軍寡不敵眾,終於潰敗。萬雲龍、朱洪竹等人在攻城中不幸犧牲。




三個月後,洪門兄弟在陳近南、蔡德英領導下再次攻城,進逼武昌。

但這時清軍早有準備,加上清朝正在興盛時期,進攻又告慘敗,
方大成、張敬之、胡德帝等戰死。

蔡德英和陳近南依舊逃到神農白鶴洞,悲痛交加,相繼去世。

其他的洪門兄弟逃往湖北各地,去向不明。

只有吳天成、洪太歲、姚必達、李式地和林永超五人,
一起逃到鄂西北的漢江上游一帶,活動了數年之後也相繼去世。

到這時,洪門的力量已大大下降,剩下的一些洪門兄弟,逃避到鄂西北和川陝交界的山區,
隱藏起來,暫時無法活動。

因為清朝在武昌之役後正在大肆捕殺和追查各地的洪門人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